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7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视频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动编制重点流域规划。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主持会议。
“十四五”时期,结构调整结构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心,政策重心进一步从污染治理末端的污染防治向污染治理前端的发展源头调整,更加突出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度融合,结构调整成为生态环境政策体系调控的主要领域,尤其是创新发挥好激励引导类政策工具的作用。 一是以非电重点行业超低排放补贴、水电价阶梯激励政策为主要“抓手”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调整。
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态修复),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为“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挂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后,又一具有空间属性的重大国家战略(以下简称“黄河战略”)。自“黄河战略”提出以来,学界积极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合攻关,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