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至2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开展“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口号为“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加强防非反诈宣传,帮助投资者有效识别防范风险,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交易。
当前,非法荐股活动与电信诈骗活动深度交织,花样不断翻新,隐蔽性、欺骗性显著增强。不法分子巧立名目、包装身份,通过电话、短信等通讯媒介或微博、微信、抖音、快手、雪球、知乎、股吧等网络平台发布各类炒股信息,采用虚假、夸大、煽动性宣传吸引投资者关注,再以高回报、高收益为诱饵设置荐股陷阱骗取投资者钱财。本文摘选四起典型案例,揭开非法荐股常见伪装,教你一眼识破各类荐股骗局。
案例一:通过短视频引流实施非法荐股
基本案情:某日,投资者袁某在抖音APP刷到一条炒股视频,称仅需0.01元即可领取一套“股市百科全书电子版+线上炒股课程”。 下单后,课程助理要求其下载名为Antmessenger的聊天软件并加入学员交流群获取购买商品。袁某入群后,课程助理发来一份PDF版《股市百科全书》和在线听课网址及账号密码,并要求准时参加私募冠军梁老师讲授的炒股课程。听课期间,多名学员在群内发布操作获利的截图,吹捧梁老师的投资预测能力,让袁某信以为真。几天后,梁老师在群内发布“三季度翻倍报名计划”和“五湖四海线下见面会”报名表,强调“三季度翻倍报名计划”将使用机构通道打新股一字板,要求学员下载一款名为“盛源证券”的APP,并集中资金统一操作。袁某下载APP后,分五次将共计88.2万元转入“盛源证券”APP账户。几日后见账户盈利,袁某便申请转出部分资金,但被课程助理告知资金统一操作期间,学员提前转出需要支付10%的手续费,快速转出需要支付20%的手续费。当袁某按要求缴纳16万元快速提现手续费后,却被踢出群聊,平台聊天记录也被清理,课程助理和梁老师均无法再联系。
案例警示:当前,短视频平台已成为非法荐股引流的重灾区。不法分子设置各种诱饵吸引关注,然后将投资者引流至微信、QQ或小众聊天软件进行洗脑诈骗。投资者应牢记,任何在网上声称带你投资炒股赚钱并要求转出本金的都是诈骗。
案例二:虚构利好消息实施非法荐股
基本案情:某日,投资者熊某接到一名自称JZY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了解到熊某是一名股民,可邀请其参加公司举办的线上投资策略会。经反复劝说,熊某添加了工作人员微信,随后被拉入微信股票学习交流群参与在线交流学习和听课,每日交流学习内容涵盖佛学、易经、风水、玄学以及股市投资等内容。课上,授课基金经理声称公司作为专业私募机构,拥有专业投研团队,手握多个上市公司资源,可以拿到紧俏的即将转板上市的新三板公司股票,上市后可获得4-10倍的投资收益。不久,熊某便被告知,公司即将布局一只新三板公司股票,前期公司团队和中介机构已经对公司进行多轮调研,显示发展潜力巨大,上市后必将大涨,要求有意向的投资者报名投资,待统一登记姓名和投资金额后择日布局操作,期间,该公司还帮助部分意向投资人开通了新三板股票交易权限。交易当日,熊某等群内学员在该公司人员指导下,按照指定价格、指定时间集中买入了一只名“ZGXC”的新三板股票,并将成交记录发给投资助理登记。买入后,该新三板公司股票价格出现持续暴跌,最大跌幅达到80%。事后,熊某与多名存在相似经历的投资者交流发现,自己遭遇了新三板荐股骗局。
案例警示:不法分子利用新三板公司成交量小、股价易操纵的特点,通过内外勾结或低价收购大股东股票方式建仓,然后勾结股市黑嘴,散布新三板公司即将转板上市等虚假重大利好消息,诱骗投资者高位接盘,为投资者精心设计“建仓-推荐-出货”的荐股“杀猪盘”。
案例三:包装售卖炒股软件实施非法荐股
基本案情:投资者安某刚接触炒股不久,某天了解到一款名为“期海Quant”的量化交易软件,宣称可将个人证券账户绑定在平台上,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行情预测、自动选股、择时交易等程序化交易功能,持续提高炒股胜率。安某支付10000元/年服务费后,获得三个月试用期未盈利可退款承诺。交易一个月后,安某发现该量化交易平台每日自动选择5只股票进行交易,胜率极低,账户持续亏损,遂要求退款。平台以交易周期不够长且试用未满三个月为由,明确予以拒绝。此后,安某继续使用该平台交易,最终仍然是亏损,遂以向监管部门举报为由要求平台退款,但被平台工作人员推诿拒绝,甚至遭到言语辱骂和威胁。
案例警示:量化交易作为股市投资的热门概念,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追捧。不法分子趁机将“粗制滥造”的非法荐股软件或诈骗软件包装为量化交易软件向投资者出售,实则是在从事非法荐股或诈骗活动,相关软件并不能帮助投资者盈利。
案例四:谎称专业投资机构从事非法荐股
基本案情:某天,投资者孙某微信出现一条陌生人添加好友申请。通过后,对方自称是KYK科技公司员工张某,该公司与上市公司、游资、机构、私募均有合作,可以精准布局操作个股,短期内实现收益翻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孙某转账2888元购买了一个月的荐股服务,并在该公司推荐的某股票上获利。此后,该公司又向张某推介更贵的荐股服务,称可以安排公司技术水平更高的老师指导操作,但需要缴纳20000元服务费,根据对方指导操作一段时间后,孙某账户出现亏损。随后,张某再次营销其加入公司总经理组建的“主力游资战队”,但需要账户资金门槛100万元以上,孙某只通过亲戚朋友凑够80万元,该公司员工张某便谎称为其申请了一个特批加入名额。后期,公司总经理宣称将布局一只翻倍牛股,要求所有加入战队成员按指令统一买入“XX科技”股票,买入后两天该股票连续跌停,孙某账户亏损达20%。此后孙某多次询问操作指导,但均被要求持股不动。一天,张某发现该公司注销了工商登记,相关人员无法联系,终于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案例警示:股市投资必然伴随风险。任何宣称与机构、游资、私募、上市公司合作布局个股,通过随机获利股票作为诱饵,宣传炒股稳赚不赔、短期翻倍,或者宣传有内部信息、重大利好的,都是非法荐股骗局。要避免掉入非法荐股“连环套”,必须牢记投资炒股没有捷径,市场风险无处不在。
套路总结:
1、社交媒体荐股:不法分子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QQ、雪球、知识星球、股吧等社交平台上经常分享各类财经资讯或解盘、复盘、实盘炒股信息,吸引投资者跟踪关注,并伺机对投资者进行荐股或诈骗。
2、电话短信荐股: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投资者联系方式,然后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广撒诱饵,诱骗投资者下载非法APP、点击非法链接、加入各种投资群,然后精准实施荐股或诈骗。
3、网络直播荐股:不法分子创建或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股票直播间,以“财经主播”“股市达人”“证券投顾”等名义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从事股票投资分析,吸引投资者听课学习、跟踪关注,然后进行荐股或诈骗。
4、炒股软件荐股:不法分子利用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热门概念,包装宣传具有择时、选股和自动买卖功能的炒股软件,诱导投资者付费,进行荐股或诈骗。
5、炒股培训荐股:不法分子包装宣传各类证券名师、投资高手,向投资者推销“投资者教育”“投资理财”“炒股培训”等课程,或举办炒股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策略会,付费后直接或变相开展荐股或诈骗。
防范指南
1、性质甄别:未取得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面向客户或投资者有偿提供个股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的行为,均是非法荐股。任何宣称可以帮助投资者在股市实现低风险、高收益、高胜率投资并诱使投资者转账的行为均是诈骗。
2、资质核实:投资者应登录中国证监会官网(www.csrc.gov.cn)查询相关机构是否在“合法机构名录”中,同时登录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核验相关人员从业资格。
3、信息验证:对任何自称或标识为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私募机构、境外投资机构员工并在网上揽客荐股的人员,均应事前通过相关机构的官方渠道核实其身份、业务、平台、账户的真实性。
远离非法荐股骗局,应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做到“四查”“四不”。
“四查”:查资质、查身份、查业务、查账户。
“四不”:不轻信、不点击、不转账、不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