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中新科技,助力碳中和——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22.04.15 来源:山东博士后

黄海之滨,崂山脚下,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已经走过了22年的风雨历程。作为国内生态修复行业创业板上市企业,历经多年的项目实施和研发积累,冠中生态已成为一个集技术研发、关键材料生产、关键装备研制、项目设计、施工、管护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的生态修复企业,其正以其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崭新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科技助力,推动生态修复行业快速发展

冠中生态是国内最早开展生态修复研究的企业,始终将自主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注重人才引进、培育与技术研发。22年的攻坚克难,冠中生态在生态修复行业积累了多项核心知识产权。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工程技术中心和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2个青岛市专家工作站,承接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70项,获得省(部)市级科学技术奖8项,拥有授权专利42项,技术应用可覆盖矿山、尾矿坝、垃圾堆场、废弃地、海河岸(坝)、热带人工岛礁等各种恶劣立体环境下的生态治理、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领域。

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

2019年4月1日,由冠中生态作为第一主编单位主持编写的《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CJJ/T292-2018由住建部正式颁布实施。这一标准的颁布填补了国家喷播绿化行业标准的空白,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行业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使植被恢复项目的工程质量有了根本保证。

发展成果转化,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

22年来,冠中生态在中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个城市,完成了近500个生态修复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中国全部的五个气候类型,尤其是在修复难度较大的高原和高山气候、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生态修复案例:拉鲁空港新区生态修复项目

2019年,为治理高寒高海拔地区风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助力高原地区生态修复,冠中生态与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开展了《拉萨空港新区风积沙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项目实施地位于海拔3600米的拉萨空港新区雅江沿岸。由于高寒高海拔地区风大天寒,土壤沙化,紫外线强,高蒸发量等各种极端的自然条件,依靠传统手段进行生态修复,难以保障植物存活率。冠中生态采用自主研发的“优粒土壤”制备技术和植物选择与配置技术,结合雅江沿岸地区乡土植物,形成了一套成熟、可推广的高寒高海拔沙地生态修复技术,使风沙流动、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局部小气候和区域生态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

人才助力,引领企业科技高质量发展

生态修复是一项需要多专业配合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研发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团队的培育上,冠中生态始终本着多学科、多专业相配合、相补充的原则。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冠中生态积累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并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2021年,公司新引进博士3人,与沈阳建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年,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沈阳建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陈天宇,共同开展《不同尾矿库生态修复模式的修复效果评价》课题研究。本研究选取包钢尾矿作为研发场地,陈天宇博士针对“客土喷播植被恢复技术”、“人工客土植被恢复技术”和冠中生态自主研发的“团粒喷播植被恢复技术”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估,选取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植被恢复评价体系,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提供理论指导,补充生态修复行业评价体系空白,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2022年,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计划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王志康,共同开展“海岛生态修复及效果评价”研究,本研究选取南沙岛屿作为研发场地,依据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对其生态受损的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及过程监测,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规程。该研究项目的实施能够为海岛生态修复及军事伪装提供技术支持及评价依据,有助于推动我国海岛生态修复技术的长远发展。

2000年,冠中生态从青岛崂顶出发,开始织就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网,使神州大地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这葱葱草木既探索和遵循了自然规律,又记录了冠中人甘于吃苦和奉献的精神。“为地球播种未来,让大地重披绿衣”是冠中生态的初心使命。正是将初心化为动力,把使命扛在肩上,冠中人才能二十二年如一日,成就冠中生态今天的成绩。着眼长远,冠中生态将坚持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碳中和”目标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热点推荐